for 2023
想了很久才开始动笔写,只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写一个好的开头,懒只是百分之一的原因吧。迈入40的中年男人总是想得很多,却做的很少,而我不例外的也是如此。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却只让它们烂在了心里。
想来想去还是把快乐的事情先放在前面吧,因为我想这一年几乎是我最近几年来过的最快乐的一年了。我和朋友提起过,我觉得我之前的日子总像是在一个牢笼里,四周堆满了我长久以来收集的珍惜之物。所以时间久了我便不觉得这是一个束缚,而是一个可以保护我的城墙,我在笼子里面就可以过的很快乐,并不需要额外的变化。但是23年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了墙上的一个小缝隙,从中透进来的点点光亮在我的墙上投出了斑驳的又模糊的影子,伴随着叫喊声,和欢愉的笑声,影子便在空中晃荡起来。
于是我便出去看了看,发现这世界好像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了。之前以为遥远又拥挤的市区,其实并不远,坐几站地铁就可以到,而且并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绕好几圈就为了能把交通工具给安顿起来。我小时候便住在乡下,需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观前街。随着颠簸的汽车,我看着窗外的风景,也并不是很着急到目的地。只是到西园路的时候,想着要右拐进入桐泾北路的时候,市区才是真的快到了,心理也会随之兴奋,盯着窗外那熟悉的建筑拼了命的往后跑着。
或许是那时的我并不会想到关于这座城市到底承载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对苏州的记忆却只是停留在石路,那在儿童时代的摩天大楼,那只存在记忆中的五星电器,就是在那我买了第一台电脑。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石路轧神仙的场面,跟着人流浩浩荡荡的跑到了南浩街,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耸立在那里的八仙过海铜像,直到现在我都记不全他们到底是哪八个神仙。可能也是因为如此我才没那么幸运吧?
后来再大一点之后我便会去观前街,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的高音喇叭嘶哑着喉咙叫喊,也没有那么多的首饰金店,也没有那么多小哥会在门口敲那块永远敲不断的铁块。对观前的记忆便多了起来,但都是一块块的碎片,我似乎想起我在麦当劳吃的那个巨无霸,真的比我的手还大的巨无霸。还有那个虽然不买也非常值得逛的小商品市场,里面几乎什么都有的卖:鞋子包包衣服,满满的挂在了每个店面的三堵墙上。以及那个可以唱一下午的牧歌KTV。还有经常吃的那家傣妹火锅,如今也不知道被哪家店所取代了。
市区的记忆可能就是这样了,观前或是石路。这两个地标建筑不止吸引第一次来苏州的游客,同样也吸引年幼的我。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吧,并没有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因为光这两个地方就能满足我对苏州市区对我的所有想象,所以即使我现在这个年纪了,也还是对这两个地方是最熟悉的。虽然我从来不推荐别人去,但这里依旧保留着我的记忆。
这一年我跟着参加了几次读书会的活动,有幸走过市区的大街小巷,和之前我认识的苏州并不一样,那些吵吵闹闹的商业街和粉墙黛瓦的民居千差万别。市区是不适合开车的,这里的安静只适合用轻盈的脚步去融入。我被上家公司开除后正好是一个秋末的季节,我想着每次都在朋友圈刷到别人说道前街的银杏叶堆满了人行道,非常的好看,我就动身去了,这次我真的要去自己看一眼了。
我是这么形容之前的,我说自己好像被孩子和家庭束缚住了,仿佛失去了自由。但是我今年才发现,原来之前是过的那么的压抑,甚至不能在周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我也知道自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得放弃一些东西。对我而言就是当父亲的责任了,是一个人跑出去快活还是陪着女儿一起长大。我当然有时候也会自责,把带娃这件事情丢给我老婆当然是一件不是很负责任的事情,但是我想着控制频率的话应该不至于让她压力很大吧。
结果就是我每个月可以出来那么一次参加活动,还会时不时的大家一起聚餐聊天。这样的感觉就很好,通过兴趣爱好来认识一个陌生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大家都喜欢某一样东西,我们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倾听,互相鼓励。这件事情挺有意义的比我一个人在家无聊的读书快乐多了。人还是群居动物啊,一个人固然可以关起门开事事不管,但也无法回避内心的孤独。
当然也会有不快乐的时候。
在年底的时候突然被公司裁了,被裁之前我似乎也觉得领导看我的眼神有着些许不一样,就好像开始无视我的存在一般,如风一般匆匆走过。我也是第一次拿到赔偿,感恩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能够给我足额的补助,让我在家安心的躺了2个月。直到发现要开始换房贷了,我才急匆匆的开始投简历,开始面试。
面试不出意外的一团糟,但也侥幸获得了一个工作,就这么先干着吧。当然这是24年的事情,只是这篇总结拖了很久,所以这件事我们就留到明年再来聊吧。
2024想做的事情
我对2023最大的思考可能就是未来的职业选择了吧,学历不太行的前提下,机会便少了很多,纵使我有很强的能力也没法跨过这个门槛。当然人脉也能够帮助我跨越这个障碍,但是说实话,我的人脉也少得可怜,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是工作带来的,是社会环境带来的,而我作为个体无法避免的会被拉扯进这个漩涡中去。被裁员后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对程序员这份职业的认同感,我一直认为我是在吃老本,在慢慢消耗之前几年积累起来的经验。而近些年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几乎没怎么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框架。那我还能说我是喜欢敲代码的吗?我做不到了,我还在坚持的原因不外乎因为程序员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挺高的,在同等学历,工作年限条件下做软件的可能会比一般职业多出1-2倍的薪资,但是却比普通职业的生命周期来的要短。当然这也只是我的归纳总结而已,并没有很好的证据证明事是一定如此。但在23年我的朋友公司都面临着裁员、倒闭的风险,可能职业生涯没有结束,公司先行了一步。
在24年,希望我可以学习一门后端语言,学习数据库,也算是能打通前后端,完成一个闭环,这样也能提高一下自己的竞争力。即使对工作没什么作用,我也可以自己开发程序,也算是最初的愿望了。
其实我对那个早上不肯起床,晚上不肯睡觉的女儿才是最头痛的。对教育这块真的是我的弱项,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我的思想灌输给她。或许她什么都懂,只是不想听话而已,如果我逼迫着她干一些她不愿意做的事情,会不会把我们的关系变得疏远呢。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没什么经验,如果我现在做的事情让你多年以后还记恨于我,那我的确是很后悔的。
但是如果不去强制性的让你去上学,可能你永远都不会说我想主动去学校。如果不让你每天都写字母,写数字,那你可能都想不起来要练习写字。枯燥无味的重复生活早已被我嫌弃,但我如今却还在要求你去重蹈覆辙。但我真的很难不去想这些事情,想以后可能在社会上的各种内卷,会把人压迫成什么样子。现在听说朋友即使是在上一年的孩子每天都要做作业到10点,各方打听之后可能他们学校只是个例,但也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现在教育的分水岭是多么明显了。
很可惜我只是个学渣,连本科文凭也没有,也敢在这里说教育的问题,多少有点自不量力了。文凭这个东西嘛,可能没用,但是不能没有,很可惜我没有。所以在24年我给自己报了一个成考的班,希望可以顺利毕业,不要让我的钱打了水漂,毕竟之前已经有过一次打水飘的经验了。(在大学的时候报名了专升本,但是只去了几次)
当然我希望我女儿可以健康的成长,并和她保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将来社会没有接纳她,我希望我能够有能力帮她一把。
总结
2023的关键词可能就是活着吧。这年快乐又艰辛,但终极目标只想要好好活着,除了活着之外,其他都没有意义。
但这并不是怕死,而是你总得见证一些什么吧,大到可能会爆发的战争,小到拉开窗帘看外面的车水马龙。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一种体验,活着就是为了体验这个世界的精彩与人性的复杂。除此之外,都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至此,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