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从原始的聚落形式到现在的社会形式,一步步建立了诸如道德,隐私,自由等关系到人类自身权利的概念。从西方的启蒙运动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理性时代,把人类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重新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概念,提倡人皆生而平等。我们的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无法被剥夺

但是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基于男性而立法、设定制度的。比如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中的Homme在法语中指男性或者人。加上中世纪各种战争、侵略,都是男性的战场,女性自然在这种环境下失去了身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关于女权主义,近些年来不管是在网络还是媒体中,都被屡屡提及提及。从波伏娃到上野千鹤子,从朱军性骚扰案到八孩母亲脖子上的铁链。女权主义并不是空穴来风,正式这些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出现,才会激起民众的愤怒,抵抗这些不平等待遇。

那么今天要说到的这本书是在rebecca solnit在2014年出版的《men explain things to me(爱说教的男人)》。其中的一篇与书名相同的文章描绘了作者在一场无聊酒会上的遭遇:一个有权有势的男性带着他的权威,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本能的觉得女性就是无知的,从而随意的打断甚至无视女性的谈话。这一现象导致一个关于男性说教的单词“mansplain”的出现。在2018年,mansplain被收录进了牛津词典之中。

在本书中,作者以血腥、暴力的现实为出发点,分析了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性骚扰、强奸等现代社会典型案例,探讨了这些反人类的现象为何会发生。

我想以其中臭名昭著的,发生在2012年的印度新德里的公交车轮奸案开始讲起。其中的细节我不想再重提一遍,但是这令人发指的行为并不是小说,也不是臆想,而是事实。那么我们就从这一案例讲起,来谈谈这些不公平的起源与细节。

对于印度,或者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极其疯狂的强调权力的集中,一部分人拥有无限的权力,甚至能掌控部分人的生死。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如癌症一般深入每个印度人的细胞里。低种姓人种只能做一些卑微的工作,他们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能与高种姓人群通婚。而高种姓人群则享受很多特权:不被处罚、不用交税、不可杀害等。

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下,女性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女性就如财产一般被物化,就如古希腊就把女性当做是财产,丝毫没有自由和权利。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就衍生出了一个畸形的社会结构。妇女长期受到各种暴力,歧视以及偏见的影响,导致无法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其行为也被束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中。更有甚者会通过谋杀妻子来得到嫁妆等财物。

这些女性被看作是沉默者,她们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寻求外部的保护,只能靠社会舆论产生共鸣,从而给当权者施加压力来达到目的。但是这样的发声渠道很多都是用生命换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公交车事件中受害者与施害者最终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女权主义这个话题近年来争议不断,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网络的迅猛发展,绝大部分无法发声者通过网络这个高效而有力的渠道发声,大大降低了其需要付出的成本。但也出现了以贬低男性而抬高女性的所谓“女拳主义”。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们以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大部分的人都是善意且真实的,只是男女之间的权力实在太难于平衡,至少现在这个天平是倾斜的。作为男性,我实在很难说我是站在女性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因为我的生理性别决定了这一论述的真实性。身为一个男人却替女人争取权力,怎么也是别有用心。

但是除了生理性别外,还有社会性别。生理性别很难改变(可以通过手术改变),但社会性则是建立在生物性别中的社会结构、性别认同。李银河说过:“所谓女权意识,概括地说就是一种受害者意识,即意识到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公平,意识到自己是这种不公平的受害者。

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据表明,女性运动的爆发也间接的推动了同性运动的产生。因为只有同性之间才能享有真正的平等,这时候就抹去了性别这一概念,真正实现了平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男女之间的平权,削弱如今的父权社会呢?我想提出以下这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1. 鼓励曝光不公平待遇

    通过舆论的方式来曝光某一问题,比如伊藤诗织为了控诉上司对她施行的性侵犯而写了《黑箱》,通过印刷或者网络来传达这种不公平待遇,从而实现了一些通过正常流程并不能解决的问题。

  2. 制定法律和政策

    通过建立反性别歧视法律、加强性别教育、推行男女平等就业政策等来推进社会变革,产生根本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需要更多的女性从政,从女性角度出发而制定规则。这同时也会打破以男性为权威的固有概念。

  3. 道德约束

    从目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针对女性的严重暴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家暴还是强奸,通常都是男性的道德缺失,无法通过道德来约束自己,从而制造了这一系列严重的犯罪行为。这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受教育程度非常高,而且需要男性自发的产生对于女性的尊重,这不是文明能解决的问题了。

时间回到今天,印度种姓制度也慢慢演变成了谁有经济实力,谁有社会地位,谁的社会种姓就高。因为没人会问你的老板是不是低种姓的。一些城市里面还有针对种姓歧视而制定的法律。比如有人说你是低种姓,你是贱民。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了。

其实不管是男权还是女权,都是人权,如果反观历史,我们一开始没有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只有战争。谁胜利了,谁就掌握权力,谁就能制定规则。人类生来就是孤独的,从几百年前的奴隶制社会一步步走来,我们虽然没有见证过这段历史,但是这段历史真实存在过。我们虽然无法为当年的奴隶或者底层人民呼吁公平,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这股力量深埋在我们内心。

要推进性别平等是一项困难而又长期的任务,所以不妨从现在起,重新检视自己的社会性别,平等的对待自己身边的女性。梁文道曾经说过:“身为男性我享受到太多的便利了,我应该忏悔”。我们因为信仰的不同可能不需要忏悔,只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主动承担家务,关心孩子的成长,或是节日里送一朵鲜花。

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但是今天我想修改一下:“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