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22年
今年临近年末,本该是一个看起来还算事不太糟的一年,但是一切都被新冠打破了。很不幸的我也阳了,躺在床上昏昏沉沉伴随着高烧度过了三天痛苦的时光。这种日子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但或许是今后几年将会常伴左右的时光。虽然当我写下这篇东西时我的症状已经轻了很多,至少能够恢复理性,按照之前70%的能力去思考问题了(虽然我的100%也只有别人的70%)。一想到之后可能还会反复感染,我的脑子也开始抗拒了,那种眉目呆滞,行尸走肉般的感觉简直是一种灾难。本来我对新冠的恐惧程度并没有这么高,想着即使是发烧了我也还能打打游戏放松一下,但是那几天我连电脑都开不动,更别说打游戏了,这就是痴人做梦一般。
除了肉体上的折磨外,精神上也是备受打击。比如康复后的第一天我就发现我找不到之前睡眠的感觉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寻找睡意。但是一直磨蹭到了2点多依旧是没有睡意。我的眼球变得干涩,眼眶周围有一阵阵的神经拉扯的感觉,我知道我是累了,但就是睡不着。后来肯定是睡着了的,第二天8点就醒过来了,似乎一点也不困,人变的亢奋而又虚弱。起来刷牙洗脸吃完一碗粥,把女儿安顿好之后我又回到了床上,闭着眼睛开始做梦了。
我不知道这种不适应感到底会持续多久,是不是因为高烧导致的大脑出现了混乱?我不是很明白,但我不想再来一次了。
生活很幸福,身体一团糟
2022年似乎是我人生的低潮,这一年我的痛风发作了,痛的死去活来,连床都下不了。对跑步丢失了兴趣,一跑心率就飙升,导致我都不太敢继续跑下去了,虽然我还是想跑半马来着,但是身体似乎无法支撑我这一梦想。唯一还在坚持的是打羽毛球,保持着每周一次的频率。但也要看是否能抢到场地。
生活上还过得去,终于住进了新家,从看房,买房,贷款到装修真的是全程参与进来的,全都是亲力亲为。当然了,除了首付。我很理解什么叫啃老行为,我一方面痛恨这种无能,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无力。如果没有爸妈的支持我可能只好租房了。当然买房其实也是为了女儿的教育,为了让她能够有个稍微好点的学区,我们也是背上了20年的贷款,亚洲人传宗接代的思想可能尽显于此了。
当然,我也体会到了各种装修上的糟心事。各种细节上的问题都需要确认,真的是事无巨细。当然肯定会有所遗憾了,我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只需要差不多就行,但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却无法忽视。可能是有点强迫症吧,我对任何会突出一部分的东西都持抗拒的态度,比如飘窗上大理石的工艺问题,我就特别强调了不需要耳朵,不需要突出,但是最后施工的时候我还是妥协了。为了让工人好施工,我也是舍弃了一部分审美。现在想想其实也没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平时不会关注的点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女儿8月份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了,她的幼儿园里有一辆小火车,每次说到坐火车的话题,她都会咧着嘴笑,说她最喜欢坐小火车了。而女儿的上学也真正开始了内卷时代,现在报名的课程有:游泳,英语,轮滑,不久的将来或许还会有乐器,美术。我和我老婆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总是说:什么都要试试,不然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感兴趣呢。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她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又做的不是很好。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开始焦虑了,总觉得钱花的心疼,白白浪费在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我想想我的童年似乎只有游戏机以及从来不做的寒假作业,但是现在她能体验不一样的事情,其实我也是挺羡慕的。
工作
今年破天荒的没有换工作,我也自我调侃说怎么还没换工作。其实大家都明白现在大环境不太行,能撑一天是一天,况且偶尔还能摸摸鱼,这样的工作不是挺好的吗。
现在30岁了,我已经失去了大半对工作的热情,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或许这种想法会被人批评不上进,但是对于大部分底层劳动人民来说却是最真实的想法。胸无大志,苟且偷生。
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本书中写道:驯化劳动力的最佳解决方案是,“让他们习惯于不假思索的盲从,并且剥夺他们完善工作的自豪感。”的确,我们正在被驯化,而且这种驯化似乎即将完成。任何人的创新在我们现在的制度下似乎有点可笑,但真正可笑的是我们鼓励创新,甚至有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口号。我不知道这个口号是针对哪一类人提出的,但显然不是我们这些工人阶级。
2023想做的事情
暂时只想好好活着,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当然这也不是一种怕死的说辞,我一直觉得活着是一件虚无的事情,本身没有意义,但是如何让无意义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才意义所在。
总结
2022发生了太多的负面事件,让我的神经一刻都无法缓解紧绷的状态,关于疫情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能人的记忆会忘记这2022年发生的所有事件,但是互联网上却永远记录在案。我们无法评判当下的决策是好是坏,只能留给后人。不管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历史自会给出答案。